肝膽腸胃科
門診服務
住院服務
出院服務
各科消息
醫師介紹
各科介紹
門診時間
衛教天地
衛教天地
消化性潰瘍出血的內視鏡診斷與治療
消化性潰瘍出血的內視鏡診斷與治療
鄭吉良醫師
 
  上消化道潰瘍包括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兩種。在台灣造成潰瘍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二:一為藥物,如控制關節酸痛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,以及治療或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阿斯匹靈;二為幽門桿菌感染。潰瘍出血的病人,經常是以吐出鮮血或咖啡色樣的物質,或是以解出瀝青樣黑色大便來表現。黑色大便的成因為血紅素經腸內細菌分解後,轉變成血黑素所致。一般而言,當病人解出鮮紅或暗紅色血便時,大都來自下消化道出血,但也有10%左右厲害的上消化道出血也會解出血便。大部分潰瘍出血的病人並不會有腹部疼痛的情況。當你出現上述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徵兆,尤其是合併心跳加快或頭暈的情形時,應馬上到大醫院求診,讓胃腸科專科醫師幫你診斷與治療。在醫院醫師會先利用鼻胃管來抽吸出胃的內容物,若抽吸出的胃液含有鮮血或咖啡色樣的物質時,便很可能是上消化道潰瘍出血。但是當鼻胃管位置放的不適當,或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出血因幽門收縮或胃出口阻塞,而無法逆流到胃內時,鼻胃管的抽吸可能會正常。
 

  大約8成的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會自行止血且不再出血,剩下20%持續出血或發生再出血的病人,發生致命的風險便大增。一些跟潰瘍持續出血或再出血有關的臨床危險因子包括:年紀 >65歲,發生休克 (收縮壓 <100 mm Hg),合併有其他內科疾病,持續解出大量瀝青樣黑色大便,血色素低於10 g/dL,以吐血作為出血的表現,以及鼻胃管抽吸出紅色血等。有上述危險因子時應及時接受內視鏡檢查,內視鏡的角色除了找到出血的病灶外,更重要的功能是可以提供病人相關預後的資料。某些內視鏡影像會合併有較高的再出血風險,死亡率也因而較高,這些內視鏡像包括:潰瘍上沾黏著無法沖掉的血塊 (若未做內視鏡治療則再出血機率為22%),潰瘍上有血管裸露但並未出血 (若未做內視鏡治療則再出血機率為43%),以及正在出血的潰瘍 (若未做內視鏡治療則再出血機率為55%)。如果你的胃鏡檢查出現上述三種高危險徵兆,胃腸科專科醫師將會針對你的出血性潰瘍進行內視鏡治療。許多證據顯示,治療性內視鏡的確可以降低這些高危險病人的罹病率與死亡率。現有治療性內視鏡的止血方法效果都差不多,常用的技術包括熱能凝血法 (如電熱能治療、熱探針治療、與氬氣電漿治療),注射止血法 (如注射epinephrine、蒸餾水、生理食塩水、3%生理食塩水、和50%葡萄糖水等物質),以及機械性壓迫止血法 (如內視鏡止血夾)。

 

  內視鏡治療的止血成功率很高,但是仍有15% 到20% 的病人會在初步止血後發生再出血,而90%的再出血發生在止血後72小時內。一直以來,再出血都是影響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病人預後最重要的因子,因此如何能夠降低再出血的發生便相當重要。要避免發生再出血跟止血作用是否健全有關,而止血作用則有賴血漿凝血因子與血小板兩者共同作用來達成;上述兩項功能,都會明顯受到酸性環境的影響。因此若要維持潰瘍出血病人的止血作用能夠順利進行,便要投予抑制胃酸的藥物,把胃內環境的pH值至少提高到6.0以上;而且因為九成的再出血發生在72小時以內,因此藥物的抑制胃酸作用必需要能穩定維持72小時才會有效。目前的藥物治療中只有以高濃度質子幫浦拮抗劑 (如 omeprazole或pantoprazole) 持續靜脈滴注才可以將胃內pH值持續保持在6.0以上,而此種治療方式的效果也已經獲得許多前瞻性隨機試驗的證實,可以將再出血的風險明顯降低到4% 到7%左右。至於在長期潰瘍出血的預防上,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使用,而且如果有幽門桿菌感染應將之根除。

 

  急性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是一常見的內科急症,死亡率約在5%。內視鏡是診斷出血原因最好的工具,內視鏡中的潰瘍影像,是評估再出血風險正確且重要的指標。內視鏡止血術可以有效控制急性潰瘍的出血,減少再出血的發生率,同時可以使死亡率降低。針對高危險病人,在內視鏡止血成功後投予高濃度質子幫浦拮抗劑,可再進一步降低復發出血的風險,改善預後。

 

 

院方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環中東路150號    電話:03-4631230
Copyright 2010中壢長榮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